第49章 这个瓜保真啊
这都是吹的什么风,把这几个老爷子聚一块的。
“就等着你了。”郭银邦和李江河非常熟悉,从小一块长大,还一同在长歌老高跷学习高跷技艺。
“江河来啦。”孙胜平和林木同一起与李江河打了声招呼。
“赶紧坐,给你看看这个。”汪洪桐先让李江河坐下,然后示意陈晨放视频。
李江河狐疑的看着前方的幕布,视频开始播放。
视频播放着,屋外也传来高跷的锣鼓点声。李江河看视频看的很认真,等最后看完他看向汪洪桐:“老爷,这视频你是怎么弄来的?”
“不是我弄的,是小陈用什么程序推算出来的。”汪洪桐指向坐在一边的陈晨,然后开始介绍双方:“小陈、小赵啊,这位是长歌老高跷第四代高跷戏艺人李江河,他爸爸是第二代,都是学锣的,家传的锣,打的挺好,懂得也多。江河这小哥俩是长青高跷队的赵雷赵会,陈晨陈会。这个视频就是陈会弄出来的。”
汪洪桐给李江河与赵雷、陈晨双方都介绍了一下,赵雷和陈晨与李江河握握手。
“我听说蛤沽镇又新成立了一伙高跷就是你们啊,看着是挺有模有样的,还能把这几位老歌的老师傅请来教学路子挺广的。”李江河看着赵雷和陈晨,说话是非常的直截了当。
“我们哪有这么硬的路子,都是郭金桥师傅替我们联系的。”赵雷解释一句。
“哦,听说老郭又出山了教高跷,就是你们啊,知道了知道了。这个《摇橹捕凤》的视频你们怎么弄到的?”李江河继续追问。
“我通过AI程序推演出来的。”陈晨将推演的过程和李江河讲述一遍。
“还够厉害的,这个《摇橹捕凤》的视频大致上是这么个意思,不过在细节上还是差一些。”李江河也不太明白陈晨说的AI是什么意思,不过觉得挺厉害的。
但是他以前和郭银邦确实表演过《摇橹捕凤》这出大戏,而且以前传授他们表演摇橹捕凤的人之一,就有他爸爸李洪喜。
只不过现在李洪喜年纪太大了,脑子有一些不太清醒,说话颠三倒四的。
“对呀,我不就把你找来了吗,这帮小子打算演《摇橹捕凤》。”汪洪桐把李江河叫来的目的终于是说了出来。
“我就说吧,得有事儿,嘿嘿。”李江河朝着汪洪桐一笑。
“你看看你说的,没事儿谁找你呀。”汪洪桐又开始开玩笑。
“既然老爷都说了,那我也讲讲吧,其实平时我都不愿意说话了,咱性子太耿直,一说话就得罪人。”李江河一阵苦笑,自己的性格自己知道,但是改也改不了,所以不跟着别人参合这件事。
“长歌高跷的老几位谁不知道你耿直啊,你要不耿直我们还不带你玩了。”孙胜平笑骂。
“我可不和老郭一样喜欢参合,没事儿喜欢摆摆弄弄的,我这上一天班,晚上回家洗完了没事儿就刷手机玩。也觉得挺好啊,不跟着他们瞎惹惹瞎操心。”李江河坐了下来开始闲聊。
“你倒是不瞎惹惹了,你那嘴喝点酒别瞎说啊。”林木同翻翻白眼。
“嗨,心里憋屈能不说说嘛。我都让人排挤出来了,都说我干不好,说我抠门。我说你们能干得好,你们干去吧,这不等新会头接手把账一交就没我事儿了。”李江河撇着嘴,无奈的说道。
“你账是交了,问题是那帮人也没看见钱啊。”汪洪桐又把旧话提起来了。
李江河一听也来了精神,看着汪洪桐:“老爷咱可不兴这么说啊,我当时交账的时候,我带了这么多年的长歌高跷,账上还差三百块钱整五万,人们都说我抠不舍得给人们吃,这钱我都放在队里了,置办东西都是从这钱里面出的。以前的收据,几块钱的票我都有。会头让古天明接任了,前两天公布的长歌高跷队的账目,老爷您看了吗?”
“我都不跟着他们联系了,我上哪看去。”汪洪桐摇着头。
“我给您找找啊。”李江河在手机里查找,没一会儿点开一张照片,照片拍的是一个账目明细,然后他递给汪洪桐:“老爷你看看,拆迁的时候,会所给了十一万补偿款,我账上的不到五万,这才几年,现在欠了九万。一来一回这几年一共花出去二十五万,这都花哪了?我交会头的时候,账上是有钱的啊,再说拆迁的会所当初也是我搭建起来的。拆迁了我也没要直接都给队里了,我做的是问心无愧啊。所以我现在不跟着他们瞎参合这些了,没嘛意思,现在都瞎胡闹了这帮人。”
“对呀,你这样,你这样这么多年落的好了吗。”林木同又直言了一句。
“三爷你是光说实话,人们都说我抠,我能说嘛呢。人家一聚餐什么的,又给送酒又给送菜的,别人不过人好嘛。”李江河对于这件事也挺无奈的。
“我说江河,这个以后再说,现在说说正事。”郭银邦看着话题越来越偏赶紧出声。
“哎呀,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,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让你看看这个《摇橹捕凤》还能不能更加完善,怎么完善,怎么走。”汪洪桐也觉得自己把话题给领跑偏了尴尬一笑。
赵雷和陈晨对视一眼,你看看人家高跷队还有账目,咱们高跷队都没有。
陈晨:你太穷了。
赵雷:今天这个瓜吃的挺好。
陈晨:把咱的事儿忘了。
赵雷、陈晨:哎!
“嗨,你看看,说着说着又跑偏了。”李江河也是歉意:“其实视频上的《摇橹捕凤》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意思,《摇橹捕凤》是高跷戏的大戏,成套的整戏,这才是高跷戏应该演的。我们家老爷子说像是头棒的打棒、渔翁的摸鱼、公子和老作捕凤都是从《摇橹捕凤》里拆出来的。
刚才我听陈会说将这几个单的,全部融合进去了,这个思路是绝对的正确。单拆出来这些的戏,其实都是以前老长歌的老师傅们,教给其他长字头高跷队的。这帮老师傅根本就不会去教整出的《摇橹捕凤》,别的高跷队又过来学,不教又没办法,只好将整出戏拆出来单场的教给别的高跷队。最后教着教着就自己也演上了。但是以前拆出来的又不是全部单出的戏,还藏了一些东西,所以其他高跷队都是简化版的。
最后那些简化版的把咱老长歌的完整版的给顶了,这么说吧,长歌老高跷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,现在越来越完蛋。别的高跷队人家都会维护,都会自己往里面加东西,就是咱们老长歌吃老本,又开始跟着别人学,把自己的东西都给弄没了,这就是现在老长歌的一些东西失传的原因。”李江河又将血淋淋的事实撕开了讲给赵雷和陈晨听。
这些话他不知道和这帮还健在的老师傅们说了多少遍了,没有人出头的,他自己也不愿意出头,所以才导致了现在这种局面。
赵雷和陈晨对望一眼。
赵雷:这瓜保真啊。
陈晨:肯定是真的。
赵雷:他还真敢说啊。
陈晨:所以他人缘最差。
赵雷:你也知道啊。
陈晨翻了个白眼。
“所以我看见小陈和小赵把《摇橹捕凤》弄成这样还是挺激动的,就把你给喊来了。他们打算年底高跷比赛的时候演这一场。”汪洪桐将赵雷和陈晨的想法说了一遍。
“好,基本上这个已经是完整的了,还有一些细节得注意,我爸爸以前跟我说,高跷戏演的就是老百姓能看得懂的。
像是渔翁摸鱼,他为什么要摸鱼,怎么摸鱼,怎么撒网,怎么收网。老作为什么要扑蝴蝶,怎么扑蝴蝶,公子为什么要扑蝴蝶,怎么扑蝴蝶,这些都是有起承转合的,有因有果是一个过程,是一个简单的故事,不是上来就是耍,那就是瞎胡闹了。”李江河开始进入正题。
“我看完《摇橹捕凤》整个视频后,我觉得连起来是一整个故事。”陈晨听着李江河说话,感觉自己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。
“哦,陈会你说说《摇橹捕凤》讲的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故事。”李江河饶有兴趣的看着陈晨。
陈晨将他总结的老渔民带着小媳妇的故事讲述一遍。
听完陈晨的讲述。汪洪桐、李江河等人连连点头,基本上已经把整个《摇橹捕凤》的脉络都给讲出来了。
“嗯,你这个版本也没有问题,《摇橹捕凤》有很多个版本,还有一个版本就是脱胎于京剧《打渔杀家》,但是京剧《打渔杀家》又是一个群像戏,高跷戏只有十二个角色,上场表演的也就是八个人,根本就凑不出《打渔杀家》那整出的戏曲。如果按照打渔杀家那个脉络的话,也可以简单的套用一下,所以高跷戏里才叫《摇橹捕凤》是比较适合的,硬要说《打渔杀家》差距还是挺大的。”李江河回想着他家老爷子,以前晚上没事儿跟他聊的高跷戏。
“《打渔杀家》阮小七,《后水浒》的事儿吧。”陈晨想了想他记得听谁说过这个名字。
“哦,原来郭师傅说高跷十二个角色是水浒的十二个角色,也有《摇橹捕凤》一部分原因啊。”赵雷恍然。
